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速讯:为民惠民,加码幸福感 朱玉堂:一条路带来的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06 10:25:00 来源: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石磊 潘秋亚 共享联盟·浦江 吴晓凯

01:42

人物名片:朱玉堂,1948年11月出生,浙江浦江人。曾任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村委会主任多年,现为新光村义务讲解员,大家都称他“老村长”。


(资料图片)

从杭金衢高速浦江出口下高速,沿着宽敞的S210省道浦江段(原20省道浦江段)往西北方向开车约20分钟,就到了新光村。

S210省道沿线的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和朱宅、利民等村,串起了一个以“清境、亲乡、轻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区,它有一个更为好听的名字——茜溪悠谷。雨中的新光村,一派奇峰叠嶂、幽谷秀水的古村景色。

云雾缭绕下的新光村和宽敞的S210省道。 浦江县虞宅乡人民政府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路,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既是发展的捷径,也是老百姓生活便利度提升的刚需。而对于S210省道的修建,浦江老百姓依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浦江下访接访。接访时,有群众反映,20省道浦江段因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山区的经济发展。习近平同志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2005年10月,新路全线贯通。沿线村民给习近平同志寄去一封盖有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心意的感谢信。

对此,新光村村委会原主任朱玉堂有一肚子话要说。

“这条路,真是我们村发展的康庄大道。”一见面,朱玉堂就侃侃而谈。路修好了,货来货往,经济发展就快了,村民出行也更加便利,“我们是打心眼里高兴。”

出一派水墨江南的乡村风光。 浦江县虞宅乡人民政府供图

2005年,为寻求脱贫致富之路,新光村创办了村里首家水晶玻璃工艺品加工作坊,简单粗放的玻璃珠加工技术由此进入当地百姓的视野,水晶玻璃加工产业也在随后10年在村子里铺开。

“因为从杭州到义乌的省道穿村而过,便利的交通使新光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致富新途径。”2007年开始担任新光村村委会主任的朱玉堂带头招商引资,鼓励各家各户出租老房子,由村里统一帮村民解决出租房水电问题,并开始接洽一批批水晶客商。

2014年起,浦江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结合,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将公路与沿线的美丽乡村、民居民宿、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如今,畅达的交通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一条美丽道路串联起一个个景点、一家家民宿和农家乐,带来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带回了归乡的游子,也带来了村庄的蝶变。

“全省‘五水共治’第一枪在浦江打响后,村里腾空了所有水晶作坊,并对老屋进行修缮,打造创客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也从当年参与引进发展水晶产业的村干部,变为讲述老屋绿色之变的义务讲解员。”朱玉堂说,旅游观光,现在成了新光村的新产业。

“老村长”朱玉堂向青年游客讲解廿玖间里的“前世今生”。 潘秋亚 摄

村里的灵岩古庄园始建于1738年,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古色古香的五个厅堂各具特色,青砖黛瓦层层叠叠,马头墙此起彼伏,保护完好的壁画随处可见,做工精细的古门窗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满眼所见,皆是历史的沧桑,游客们在流连忘返中脚步不觉就慢了下来。

村口的茜溪和瞿岩古道在雨中时隐时现,朱玉堂指着远处层峦叠嶂的笔架山,感慨地说:“几年前,我们村溪水流过的农田,连稻子都不长。村里的变化大不大,茜溪和笔架山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以前村民靠把老房子租给外地水晶商人一年赚房租几千元,代价是生态环境变得脏乱差。现在开农家乐、民宿最多的一天就是数千元,这本账大家都算得过来。”朱玉堂表示,节假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客人很多,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改造前的20省道浦江段47公里,我们去杭州方向要翻半个多小时马岭,去浦江县城要翻近半个小时的杭口岭,新省道两条隧道建成后,分别是1680米和1068米,只要几分钟就穿过了。”一路上,朱玉堂如数家珍地介绍着S210省道给新光村带来的新变化。

除了游客,这条路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创客。

每天早上,浦江人陈青松从县城开车出发,沿S210省道来到新光村,开始一天的工作。

朱玉堂向记者介绍新光村从水晶玻璃加工业到文旅产业的转变。潘秋亚 摄

2015年下半年,新光村成功引进浦江县青年创业联盟,为创客打造创业平台,助力古村复苏。

浦江青创联盟的负责人陈青松抱着振兴乡村的理想来到新光村,“掌舵”廿玖间里创客联盟。而创客联盟所在的廿九间里,是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浦江现存最大的单栋古建筑,以其29间房子而得名。“创客基地成立的头3年,大家享受了政府优惠政策。”陈青松说。

如今,咖啡馆、艺术馆等业态在当地支持下已建立起来,基础设施建得越来越好。

漫步雨中,新光村人气不减。我们看到,这里转角就有咖啡吧、小舞台,有手工、美食、园艺体验,有古村探营、创意活动等多元的项目,可以让人玩到尽兴,犹如置身丽江古城。

黄宅镇陈铁店村村民李清标从小跟着做梨膏糖的父亲李期银走街串巷。“路修得越来越好,新光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在这里安定下来,开了手艺店,想多增加点收入。”李清标告诉记者,“特别是朱玉堂‘老村长’的热情打动了我,他就像一个‘金牌讲解员’,经常带着客人来我店里,对我们的产品非常了解,从特性、传承、配料,都能一一介绍。”

朱玉堂向记者介绍新光村历年来所获的荣誉奖项。潘秋亚 摄

而在自家门口摆火糕摊的朱美英也是满脸笑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看到我们,她大声招呼:“来来来,刚煨好的玉米火糕,尝一尝,可香了!”只见她一边将一个个烤得金黄的火糕放到米筛上晾,一边把已经晾干的火糕拿给我们品尝。

的确,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幸福生活最真挚的笑容。

如今,驾车沿着S210省道浦江段一路行驶,民居雅致、植被茂盛,令人流连忘返。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把沿线村庄的新鲜果蔬源源不断地运往城市,各色的大客车、私家车也源源不断地载来游客。游客眼中的这条网红路、村民心中的致富路,包含的,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